電影評論
《游動的影:游靜影評集1987-2016》,香港:文化工房,2017
《游動的影》新書會:既公共又私人——從電影評論到電影文化硏究,香港文學生活館,2017
照片: [1] [2] [3] [4] [5] [6]
〈在家國戀與浪漫愛之間:《歸來燕》(1948) 及《情劫姊妹花》(1953)〉,香港電影資料館特約研究學者講座,2017
〈本是同根生:1930年代中國電影的「姊妹」家國〉,載於何春蕤編,《性/別20》,臺灣中壢:國立中央大學性/別研究室,頁183-207,2016
〈五十年代華南左翼電影運動的性別政治〉,香港馬克思節,香港馬克思學會主辦,實現會社,2016
〈改編曹禺作品的電影〉,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,2016
照片: [1] [2] [3]
〈從電影《卡露的情人》及原著小說看全球同志政治的新暗櫃〉,臺北狐狸野餐,臺灣性別人權協會主辦,2016。 https://www.ptt.cc/bbs/the_L_word/M.1480519955.A.7ED.html
〈「徒然惆悵,但知道自己已歸根的成為公民」––香港三十至五十年代詩及電影中的「本土意識」〉,《第十屆香港文學節研討會論稿匯編》,香港:香港公共圖書館,頁149-165,2015
〈現代(女)性之蜀道難〉,《尋存與啓迪:香港早期聲影遺珍》,香港電影資料館,頁4-11, 2015
「美與狂:邱剛健的戲劇、詩、電影」座談會,臺北紫藤廬,亞太文化研究室主辦,2月13日。(逐字稿),2015
〈家與國的桎梏與重塑:《女性之光》(1937)〉,特約研究學者講座,香港電影資料館,2015
Filming Margins: Tang Shu Shuen, a Forgotten Hong Kong Woman Director, 香港大學出版社,2010
〈《長江7 號》中跨性別作為存活的政治與想像〉,「香港文化及社會」研討會,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,2009
〈風花雪月的顏色與利刃〉,載於甯應斌、何春蕤編,《色情無價》,臺灣中壢:國立中央大學性/別研究室,頁189-222, 2008
〈一場緊暖香淺的誤會––李翰祥風月片對「女」與「色」的禮讚〉,載於黃愛玲編,《風花雪月李翰祥》,香港:香港電影資料館,頁142-166,2007
〈只好如此––創作的堅持, 流徙的欲望,「你」與「我」的辯證〉,載於社團法人臺灣女性影像學會編,《女性影像書》,臺北:書林出版有限公司,頁63-68,2006
《性/別光影:香港電影中的性與性別文化研究》,香港:香港電影評論學會,2006
〈回頭已是百年身––尋找香港電影中的女性作者〉, 女性影展國際論壇《回顧與前瞻––女性影像的社會文化與美學》,臺北:女性影像學會,頁167-176,2003
〈「男子氣,你知道什麼叫男子氣?肌肉不等於男子氣!」––從《遊戲人間》看電懋電影的男性情結〉, 《國泰故事》,香港:香港電影資料館,頁150-161,2002
〈書寫許鞍華的困難––從《千言萬語》看許鞍華的人文關懷〉,《金馬影展特刊》,頁91-96,2001
〈《愈快樂愈墮落》中不同性別、性向的雙重與變異〉,《金馬影展特刊》,頁116-122,2000
評論游靜的電影
陳倩兒,〈離開過的他們,今天會留下嗎?重訪97紀錄片中的香港人〉,《端傳媒》,2017年6月13日
楊焯灃,〈【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】身份之難,時代之距:談游靜的《另起爐灶之耳仔痛》〉,映畫手民,2017年5月4日
曾曉玲,〈回到1980s/90s尋2017軌迹 紀錄片還原香港「真相」〉,《明報》,2017年3月31日
王小魯,〈香港心像〉,新浪博客,原載《经济观察报》,2012年6月24日
洛楓,〈創作源於「創傷」﹕游靜的《壞孩子》〉,《明報》,2010年12月12日
Bruce,〈壞孩子〉,《am730》,2010年12月10日
嗯哼,〈你是哪一只長頸鹿?〉,豆瓣,2007年6 月16 日
The Book of Let’s Love 香港 – 導演訪問 (日文),2006年9月
張偉雄,〈另起爐灶之耳仔痛:九七前最後一部六四作品〉, 1997香港電影回顧,香港影評庫
小西,〈你嘈咩?我另起爐灶 – 訪自覺女子游靜〉,《快報》,1997年6月17日
賓尼,〈政治 • 身體 • 錄像 游靜〉,《Young Express》,1997年6月12日
Comments are closed.